• <xmp id="242oy"><center id="242oy"></center>
  • <optgroup id="242oy"></optgroup><center id="242oy"><wbr id="242oy"></wbr></center>
  • <dd id="242oy"><tr id="242oy"></tr></dd>
    <center id="242oy"></center>
    新闻中心 NEW
    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471-6320797 举报邮箱:gjtjjjc@163.com 举报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紫光园西侧办公楼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我与祖国共成长——交通发展见证祖国70年巨变
    发布时间:2019-12-01  文章来源:宗原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弹指之间,我们的祖国母亲迎来了她的第七十个华诞。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开拓创新,我们成功的完成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70年光辉历程,我们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70年中国交通的铿锵脚步,书写着中国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七十年光阴荏苒,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发展、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七十年来与祖国共同成长、努力奋进的还有我的家乡——五原县。五原县隶属于巴彦淖尔市,位于河套平原腹地,黄河“几”字湾最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5′70″-108°37′50″,北纬40°46" 30′-41°16″45′, 县域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个农场,128个行政村和农业分场,7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素有河套雪花粉之乡、巴美肉羊之乡、葵花之乡、瓜莱番茄之乡的美称,是河套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五原是一颗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塞上明珠,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至今有文字记载2400多年,秦时五原属九原郡;史载三国名将吕布是五原人;北魏沃野镇(五原县)誓师台起义被史学家列为影响中国历史的百件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近代,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傅作义“五原抗战”,阻击日寇,更使古郡五原名扬华夏,声震四海。今天的五原已成为历史名县、资源大县,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百万只秸秆养羊示范县,油料产量名列全国百强。五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拥有耕地230多万亩,农民人均耕地11.5亩,农田渠系成网,每年引黄河水10亿立方米自流灌溉。

      五原是著名的“葵花之乡”,种植面积达百万亩,年产3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葵花产业发展气势如虹,以真心食品、金鹿油脂、鸿鼎农贸市场“三驾马车”为框架,形成了投入3亿元、产出13亿元、利税近亿元的葵花产业体系,现在正向全国葵花产业第一县迈进。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年产优质牧草100万吨,秸杆饲草、茎叶等140万吨,玉米、麸皮达10万吨以上,秸秆生物蛋白颗粒饲料10万吨、油饼5万吨。可以养殖奶牛22 .6万头,每年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鲜奶144.2万吨,为企业创收21.6亿元为农民增收12.3亿元。主攻羊,发展牛,增草兴牧,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行动。

      近年来,五原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秉承“绿色发展、 民生至上、务实干事、创先争优”发展理念,抓好肉羊养殖、设施农业、葵花产业和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四大产业”,县域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深刻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交通发展所提供的便利,交通发展这一“先行军”,有力的支持了家乡经济的发展。在五原县卓越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的是交通业的快速进步。

      我出生于1993年,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44年,改革开放已进行了15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我仍幸运地与中国经济发展最高速的这二十多年共同成长。

      80年代初期,板车不仅是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还是人们的出行工具,逢年过节走亲戚,在板车上铺几捆玉米杆,让老年人和小孩儿坐在上面,青壮年负责拉车和推车。马车是生产队重要资产,负责拉肥料、运砂石等重活,队里人家娶媳妇,也要出动马车去接新娘子,马车接亲更能显示新郎家的社会地位。那时候的手扶拖拉机可就厉害了,一般是一个村子里有一两台,由生产队统一管理。

      80年代末,飞鸽、凤凰等28式自行车开始普及,成为了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走进千家万户。慢慢的城乡之间通了客车,那时的路面大多不平整,坐客车在坑洼的路上,要颠簸好几个小时才能到城里。从村子里到镇上,大多都是农用三轮车。

      90年代,路上有了桑塔纳轿车,这是人所共知的经典车型,直到2010年后才慢慢退出市场。街上流行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更拉风的摩托车,从最早的老幸福、老长江到后来一些五羊本田、嘉陵本田……摩托车的出现,刺激了早期县城出租行业的兴起,大街上就是“摩的”的天下,十字街头、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摩的”的身影,每每经过,摩的司机总要问一句:“打的吗?”

      时间到了两千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小轿车不知不觉进入百姓家中,大街上到处都是各种牌子的小轿车,人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更丰富了起来,“摩的”退出历史,出租车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过去的“二运客站”逐步发展成汽车站,人民交通出行的时间在逐步缩短,高速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小车普及,真正实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来回只需四五个小时。坑坑洼洼的路面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城市里到处都是宽阔的多车道柏油路四通八达,条条大道通罗马,街道两边立着的指示牌、地面上白色和黄色的线条、一个个的箭头都在为我们指引导航,直至到达目的地。公路两旁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为人们撑起绿伞遮光挡雨,树池里花草灌木错落有致,每个时间点都会呈现着绚丽多彩的颜色,散发着芬芳沁人心脾。行走在这样的路上,心花怒发,心路漫长。

      城市圈扩展,交通工具不再局限于汽车,高铁动车一百公里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乘飞机不再成为什么新鲜。曾经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愿望不再是梦想。家乡的路只是中国公路的一部分,看,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七纵八横的铁路、横跨河流大海的桥梁、构造了中国交通新版图,东西南北都变得通途,甚至打开了国外交通布局新征途。

      2010年1月26日巴彦淖尔机场开工建设,2011年12月30日上午,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巴彦淖尔机场颁发使用许可证暨首航庆典仪式在巴彦淖尔机场隆重举行。上午9时55分,一架来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国航波音737-800客机平稳降落在巴彦淖尔机场,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第13个民用机场——巴彦淖尔机场正式通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天吉泰镇境内的巴彦淖尔天吉泰机场的正式投入使用将五原与全国的距离在拉进,巴盟人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这是家乡交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2014年,盼望已久的首府呼和浩特市建设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铁,途经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设计时速250公里。2017年8月3日,呼和浩特东至乌兰察布段已开通运营。乌兰察布至张家口段铺轨工程完成后,2019年底张呼高铁将与在建的京张高铁同步开通运营,届时呼和浩特前往北京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9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2017年共享单车一夜之间入驻巴彦淖尔,方便快捷的共享单车取代了公共自行车,2018年巴彦淖尔共享汽车投入使用,巴彦淖尔加入了交通共享时代。如今,五原县的通村新能源公交也正在慢慢开通当中,老百姓的“致富路”越来越畅通,群众出行也越来越便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标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70年代是改革起步的一代,80年代是贫穷到富足过渡的一代,90年代是慢慢走上富裕的一代,如今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代,百姓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外出可以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也可以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7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正是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见证了祖国七十年的沧桑巨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作为新时代建设的一份子,有幸见证了祖国发展的光辉路径,一路走来,风雨不断,困难犹存,但在伟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强的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倍感荣幸能够有幸与祖国一同成长,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坚信越努力,越幸运,个人的努力离不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时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掌握过硬本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共和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与社会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将青春奉献给中华民族的再七十年!(狼山收费所 成越)

    转发至:
    版权所有 2017 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信息发布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东路与东二环交汇处兴泰东河湾北区T4塔楼 蒙ICP备18000351号
    快三平台